阿雷斯帝LOGO

首页 > 葡萄酒品鉴

应该为年份而疯狂吗?


哲学大佬Francis Bacon曾说过一句话:“在四件事情里,岁月久远似乎是最好的:老木头最适合烧,陈酿最适合饮用,老朋友最值得信任,老作家的作品最值得阅读。”

很多人要站起来为这句经典名言鼓掌。对于酒类,各位心中都有个不成文的共识——越老越好。渐渐地年份更成为追随者的唯一笃信,当说到“嘿!我得了一瓶好酒”“怎么个好法?”接下来一定是一句兴奋度爆棚的“1993年的!”。似乎“陈酿”这个词永远比“新酒”多百倍价值。

而事实是,年份是褒奖,却不是神话。葡萄酒是有生命的,而这条生命轨迹就是一条抛物线。各个阶段可以描述为:浅龄期-发展期-成熟期-巅峰期-退化期-垂老期。说白了,陈年的目的就是追求其最佳饮用时段——成熟和巅峰期;这时候葡萄酒能最充分展现其魅力,令品尝者更多领略它的风韵。但偏偏这条线跟每个人手上的掌纹一样,每瓶酒的抛物线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条线是陡峭还是和缓、从出生到到达峰值的时间是长是短从它还是一颗葡萄、还在酿酒师手中辗转的时候就已经断定了。

首选葡萄品种是关键要素。红葡萄酒中,用Cabernet Sauvignon、Shiraz、Tempranillo等富含单宁的葡萄酿出的酒,比较能够陈年。而Gamay、Zinfandel等品种,相对不太能陈年。(甚至如Beaujolais新酒,Gamay葡萄、当年采摘、当年酿制、当年上市、当年开瓶饮用,连年都不要妄想隔)。另外与葡萄种植当地气候、土壤、培育、种植方式,以及年份有关。如果当年气候条件好,没有意外天灾或病虫害,该年葡萄品质就会好于他年。同是波尔多Medoc的酒,1992、1993年因气候不好,即便同样产区同样原料,陈年期也比其他年份萎缩很多。


好比人都会有“命、运”之说,如果说前两个是先天的、客观的因素、是葡萄酒的“命”,那还有一个因素,就决定葡萄酒的“运”。那就是生产者的处理手法和酿制技艺。葡萄酒的特性是这样的:花香与果香在年轻时更浓重,之后随着陈年而递减,咖啡、熏香、烤肉、皮革等深层次的香气会迸发出来。很多人就喜欢果香花香味重葡萄酒,那酒厂会在酿造时采用相应处理手法,专门酿造出更适宜年轻时饮用的“即饮型葡萄酒”,比如许多典型的美国酒。不了解酒庄和酿酒师风格背景的朋友如果对一支酒完全陌生,那判断它适合陈年多久有一个捷径:到官网查询品酒记录。酒品介绍一栏中会详细的给出这瓶酒适合陈年的期限或者它的高峰期。图中显示这瓶陈年期限是2015年,在储存条件到位的情况下。

到这还要提一下保质期的问题,避免再闹“这酒过了保质期”的笑话。葡萄酒的中文酒标上都会有“保质期:10年”一栏,这只是我国对食品产品的标注要求,根据葡萄酒普遍规律而制定的;在国外葡萄酒基本没有保质期概念,所以不需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真正需要和具有陈年潜质的葡萄酒事实上为数极少(市面上仅约一成的葡萄酒有陈年需要,绝大多数葡萄酒在其面市后的一到两年间饮掉即好)。对于绝大多数日常饮用的葡萄酒,结构简单、酒质中庸、骨架单薄;陈年就如同太上老君的丹炉,不仅无法成就火眼金睛,反而会化为乌有,使酒退化为平淡无味之饮。

所以对于一些平价的日常餐酒,选择开瓶时机时就不要费神去琢磨它的“峰值”了,不如想想哪一餐更适合匹配它。葡萄酒的“最佳状态”从来就不是它自己一个就能演绎的事,它和哪一口食物结合的惟妙惟肖、妙笔生花了,也能弥补它不能长寿的缺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