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是拉丁美洲比较富裕的国家,它拥有非常丰富的矿、林、水产资源,铜的蕴藏量居世界第一,它还是世界上惟一生产硝石的国家。智利政府对外实施全面的开放政策,鼓励外国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家的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使智利成为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由于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智利的交通运输业也相当发达,这使得到智利旅游十分方便。稍有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其国土南北长4332公里,东西宽90公里-401公里,在地图上看起来就好像南美洲的“裙边”。
智利地势狭长,从北部的沙漠地带到南端的冰川极地型地带,景色各具特点。由于各地风光、气候不同,任何时候去,都有观光的佳境。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北部港城阿里卡一带、“世界旱极”、阿塔卡马沙漠的奇特景观、美丽的首都圣地亚哥、神秘的复活节岛以及远离人类生活的火地岛等。
圣地亚哥
智利的首都,是进入智利的门户。圣地亚哥这座国际化的城市,拥有300万人口,各种现代化的、引人入胜的建筑物矗立在城市的各个城区里,它们都是智利最近几十年经济持续、迅速发展的结果,这些建筑构成了圣地亚哥的主要特点。而且在这里各种类型的现代建筑同19世纪和殖民地时期建筑和谐地“共同生存”在一起。
圣地亚哥是个多元化的城市,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旅行是绝对安全的:便利的地铁交通网络、美食的聚集地、现代化的购物中心、优良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工程施工为此做了保障。圣地亚哥也是召开各种会议的首选城市,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智利南部和北部的风景,而且也可以体验到近郊海滨风景或几公里外山区的景色。
由于圣地亚哥地处安第斯山脚下,所以只需要花费不到1个小时的路程就可以享受到雪地运动的无穷乐趣。它的另外一个特色是当北半球处在夏季时,这里却是滑雪运动爱好者的天堂。一年四季都是运动旺季,这里的山上可以进行长途跋涉、攀岩、跳伞、骑马等等。此外,在附近的卡洪•德尔•马伊波峡谷,还可以在变化无穷的山脉景色中练习漂流和划皮艇。
除这些迷人的景色之外,还可以品尝到那些生长在横向峡谷之中肥沃土地上的各种作物,尤其是葡萄酒。品尝美酒的同时,游客可根据设计路线或者随意地去游遍所有的葡萄园、酿酒厂、老板的家和当地的博物馆。对于那些热爱海滩的人们,沿公路大概走1个半小时,就可以在太平洋海岸尽情享受舒适、放松的温泉了。在被称为“海的葡萄园”的维尼亚德马尔这样一个比较传统的城市,却有着丰富的夜生活、热闹非凡的俱乐部等。维尼亚德马尔城紧邻瓦尔帕莱索港。四周环山,这里大都是19世纪依山而建的建筑,而且还依然在使用。
当然也有更为安静的海滨温泉浴场,比如黑岛,虽然这里的浴场比较温和,但并不因此就失去了它的韵味。在卡恰瓜和萨帕亚尔浴场,不小心会看到在悠闲垂钓的渔民们,正是他们给了智利人民对海洋传统的信仰。
复活节岛
在烟波浩淼的南太平洋上,有一个面积仅117平方公里的小岛——智利的复活节岛。它以神秘的巨石人像、“会说话的木板”和奇异的风情吸引着无数游人。每年的复活节都会使这个面积不大的小岛活跃起来,每年的复活节是4月20日,那些喜爱旅游的人们可以到复活节岛一边过复活节一边感受小岛的美丽。
复活节岛北部的阿纳凯是全岛最富魅力的景点,除一排威武的“莫埃”石像外,一片金黄色的沙滩又长又宽;岸上的棕榈树林青翠茂密。攀上全岛最高点,海拔507米的特雷瓦卡山顶,极目远眺,岛上的大小火山和四周的石像尽收眼底,浩瀚的太平洋与蓝天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从山上下来不远便是著名的“七尊莫埃”景点。据传,它是一个毛利巫师的7个儿子等待欧图•玛图阿王到来的地方。“达海”是全岛保存最完好的“莫埃”石像群。每当傍晚,人们步行到这里观看日落,霞光映红半边天,巨大的石像被衬托出永恒的剪影。
复活节岛是地球上最孤独的一个岛屿。这个三角形小岛位于东太平洋,它离太平洋上的其他岛屿也相当遥远,离它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岛屿是皮特克恩岛,远在西边2000公里处。迟至1722年4月5日,该岛的原居民才与外界有了接触,那是由荷兰航海家雅可布•洛加文率领的一支114人的3艘战舰。洛加文发现它的时候,在海图上用墨笔记下了一个点,在旁边写上“复活节岛”,因为这一天正好是基督教的复活节。从此该岛以“复活节岛”为人所知。但是现在人类学界一般将它叫做拉帕努伊岛,这是19世纪中叶波利尼西亚人对它的称呼;岛上原居民被称做拉帕努伊人,他们讲的方言被称做拉帕努伊语。
令人惊讶的是,复活节岛的居民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世界的肚脐”。这种叫法,一开始人们并不理解,直到后来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从高空鸟瞰地球时,才发现这种叫法完全没错——复活节岛孤悬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确实跟一个小小的“肚脐”一模一样。但这个“世界的肚脐”未必指全岛,可能仅指岛上的火山口,那就没什么神秘之处了。而且据语言学家W•邱吉尔的考证,这个称呼的准确含意可能是“大地的尽头”。
不过复活节岛的确有很多奇怪的地方。它位于南纬27度,属亚热带,气候相当暖和。它是在大约100万年前海底的3座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是有利于种植的富饶土壤。在理论上,它应该和其他波利尼西亚人的岛屿一样,是个天堂乐园。但是,洛加文对它的第一印象却是一个荒岛:“我们起初从远距离观察,把复活节岛设想成了一块沙地;这是由于我们将枯萎的野草或其他枯干、烧焦的植物都当成了沙土,因为它的荒凉的外表只给我们特别贫瘠的印象。”然而,大批被当地人称为莫埃的巨大石像就是诞生在这块贫瘠、落后的土地上的。
鱼酒智利
15年前,智利人特别挑了像《时代》和《纽约客》这样他们已经熟知的杂志来宣传自己,在那简单的一页上,左边放支葡萄酒,右边摆条三文鱼,广告词只有一句:“这不是酒,也不是鱼,这是一个国家。”很多年过去之后,当智利驻华大使费尔南多·雷耶斯·马塔再次介绍智利文化时,他提到这个广告,显然,对于主要依赖出口贸易的智利——每年的三文鱼出口总量占全球总量的38%,向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葡萄酒——这广告没有一点水分,它就是智利形象。
在成为驻华大使之前,雷耶斯在1973年作为新闻顾问参与了智利前外长克洛多米罗·阿尔梅达和周恩来总理的外交会谈,但在那时,至少智利的国家形象还不如今日这样鲜明。“1988年,智利的葡萄酒出口总额只有1200万美元,这出口额小到不值一提,之后经过栽培和酿造技术的变革,2000年智利葡萄酒出口额增长上亿,并成功进入中国市场。”
雷耶斯对智利的葡萄酒发展史熟稔于胸,在他看来,虽然今天智利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拉美文化大容器,但是葡萄酒仍然是让人们去体验它的绝佳助兴良品。他说:“智利南北跨度大,东西狭窄,太阳在冰川和产葡萄的地方同时升起。”这话是就着葡萄酒说的,带着点诗意。虽然去年造访智利的中国游客只有4000人,但是喝智利葡萄酒的太多了。刚出版了 《天堂里的佳酿——智利葡萄酒》的专业酒评人吴书仙补充说,智利葡萄酒的素质很好,不仅仅是瓶装的,有些公司甚至直接进口智利的散酒,贴上标签装瓶再卖。买酒的人喝得很高兴,觉得喝对了牌子,其实还是智利的酒好。
吴书仙跑了3万多公里路,访问了10家酒厂,尝了600多款葡萄酒,加上以往对葡萄酒的长期研究,她的书更像一本针对专业人士的智利葡萄酒工具书,详细到各个产区的60个酒厂。她推荐了一款智利独有的卡曼娜红葡萄酒,口感柔和丰满。